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日前发布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和第一批、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复核通过名单,浙江、山东、江苏继续领跑,其中山东新增4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总数达到186家,居全国第二;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新增26家,总数达到135家,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2016年工信部首次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至今,从一个源自德国、用于剖析德国制造业为什么“能”的新概念,到全国各地出台专门政策、搭建专属平台广泛加入角逐战,单项冠军走过了从鲜为人知到备受关注的不平凡的六年。实际上,这一群体呈现的变化,与中国制造业正在发生的系统性重构高度吻合,他们是这一系统性重构、建势、成势的见证人,并作为中坚力量参与并直接受惠于此。在当前成势到势成的关键进程中,以制造业为“主业”的山东,也必须像单项冠军高度专注主业那样,将扶持培育单项冠军作为长期价值取向,坚持好并不断充实政策工具箱,为单项冠军企业走好冠军之路提供更多弹药补给。
要引导单项冠军坚定“冠军之心”。冠军都有区别于平庸者的特殊素质,而在“一米宽、百米深”的领域“十年磨一剑”的专注劲头,就是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冠军之心”。当下,经济形势复杂,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各种衍生风险难以预测,生存与发展压力面前,既要让普惠性的助企纾困政策直达企业,最大程度减少政策落实“中阻梗”,又要对接企业特殊需求,谋划推出量身定制的单项冠军专项政策,由此帮助单项冠军或者有单项冠军潜质的企业平稳度过难关,克服多元化冲动,进一步聚焦行业领域“精耕细作”。
要助力单项冠军强化“冠军担当”。山东单项冠军培育提升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入选数量长期排名领先,但也应看到,入选细分行业领域尚存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反映不足的地方:传统行业居多,高端制造领域相对缺失,如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主要为嵌入式CPU、显示材料、光掩膜材料、中间件等领域,核心芯片、量子芯片、高端靶材、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较少或空白;部分单项冠军创新能力偏弱,还停留在被动追随国外技术上,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成本优势。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单项冠军评价机制,引导企业深刻理解政策导向,抓住机会努力超越规模约束、路径约束,持续往大里干、往高处走。实际上,工信部的评选条件已释放出这方面的明显信号:近两年,制造业单项冠军在创新能力和专业化程度等方面的申报要求进一步严苛,如从事相关业务领域达到10年、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要位居全球前3位等。
还要发挥好单项冠军的“冠军效应”。相比六年前,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实现大幅提升,但由于产品大都为中间品,其创新发展故事与典型经验做法一直未能得到广泛推广。要加强企业间、政府间交流合作,总结推广一批企业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推动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工作与相关政策进行有效对接,提高单项冠军企业的获得感,由此带动更多种子企业受到启发、找到思路,成长为新的单项冠军。
据了解,工信部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孵化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从去年《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到北交所成立“专精特新”专业化资本平台,再到今年6月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中央和银保监会、工信部等相继出台的这一系列文件,单看似乎只是一个点、一条线,但将线索层层串联,则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推动新型制造企业涌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滔天巨浪。面对潮流,最聪明的做法永远是懂势、顺势、用势。
山东作为全国制造业大省,要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必然要经历由大到强的转变,必然要驱动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多年来,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已被证明是我省推进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跃进的正确选择,在持续丰富充实中,未来也必将成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的制胜一招。(来源:大众日报 记者 付玉婷)